请登录 免费注册 联系我们
医药共享
国际机制 循证证据 抗心律失常中药领航者——稳心颗粒
发布于:2013-11-12 浏览次数:1683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2013·脑心同治理论与心律失常-稳心颗粒研究进展(24th GW-ICC/APHC 2013 Brain Heart Tongzhi theory and Arrhythmia - Progress Wenxin Keli)
       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2013(24th GW-ICC/APHC 2013)于10月10-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32个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和医院单位联合主办、468位世界著名专家,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心血管及相关学科领导、临床专家、参会嘉宾和医生,共同铸就24年来规模最大、门类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新一届学术长城。在为期3.5天29个会场的交流中,与会代表分享了385场次学术活动、2525人次演讲交流,10场次手术演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胎儿预防到疾病康复、从心脏病学到相关学科,全面贯彻和呈现了本届大会“医学整合、全程关爱”主题思想;中外专家们的学术风采及其2013年最新学术进展、医学理念、医疗技术、临床诊治经验等的缤纷呈献,将对我国乃至国际心血管及其相关领域今后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脑心同治理论与心律失常-稳心颗粒研究进展(Brain Heart Tongzhi theory and Arrhythmia - Progress Wenxin Keli)专场紧跟大会盛大开幕式,于10月11日12:30-13:30在多功能A厅召开。天津总医院万征教授、首都医大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廖德宁教授担任联合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主讲了《稳心颗粒国际机制研究新亮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主讲了《稳心颗粒循证研究报告》。

      

       稳心颗粒国际机制研究硕果累累

       郭继鸿教授在简单阐述了稳心颗粒的研发过程就稳心颗粒的近年国际研究做了详细阐述。
       1.心房选择性钠通道阻滞
       无论疗效还是安全性,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均优势凸显。作为该领域的标杆性中成药,近年已经被《Heart Rhythm》刊发的研究证实稳心颗粒还可独特地选择性阻滞心房钠通道,为房颤防治提供优质选择。
       郭教授强调心房选择性阻滞剂概念,是指选择性组织心房特殊通道(如Ikur)和对心房肌的阻滞作用强于心室肌的药物,包括心房选择性多通道阻滞剂、心房选择性钠通道阻滞剂和心房选择性钾通道阻滞剂。目前选择性阻滞心肌细胞钠通道的药物有雷诺嗪、普罗帕酮、长期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决奈达隆和稳心颗粒。但如无心房特异性,可能在有效抑制房颤同时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而得不偿失。以雷诺嗪和长期使用胺碘酮的心房选择性最强,但前者的疗效和后者的安全性均差强人意。
       近年中成药凭借卓越的疗效、安全性和独特的抗心律失常机制,逐渐赢得国内外学者认可。美国共济会医学研究实验室执行董事兼研究所主任Charles Antzelevitch有关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成果表明:稳心颗粒具有心房选择性钠通道阻滞作用,机制或为可从钠通道迅速解离,缩短动作电位时程,选择性延长有效不应期,导致复极后不应期,进而有效终止和预防乙酰胆碱介导房颤,疗效优于其他现有心房选择性钠通道阻滞剂(表1)。

        2. 晚钠电流阻滞剂

        与晚钠电流相关的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细胞间复极不一致是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选择性钠通道阻滞剂中,唯有稳心颗粒可选择性抑制心房肌细胞晚钠电流。该研究已经在今年6月的SCI《PACE》杂志予以刊发。

        郭教授介绍晚钠电流(INaL)是持续存在于动作点平台期的内向钠离子流。正常情况下仅占快钠电流的1%,但在缺血、缺氧等病理情况下,INaL可明显增加,导致早后除极,引发心律失常。谈及INaL的病理生理后果时,杨教授表示,心肌细胞内钠离子通道不能完全失活导致的INaL,可通过细胞内钠浓度过高、反向钠钙交换和细胞内钙超载,导致早期后除极、INCX和DAD,最终引发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目前临床用于选择性阻滞峰值钠通道电流的有六个药物:雷诺嗪可从钠通道快速解离,具有明确INaL阻滞作用;近期国外学者用其治疗难治性房颤取得了不错效果,预示雷诺嗪对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有潜在治疗作用。普罗帕酮由于从钠通道缓慢解离,虽可延长心房动作电位,但不具备心房选择性。利多卡因可缩短动作电位,几乎无心房选择性。胺碘酮可从钠通道快速解离,长期使用可选择性延长心房动作电位。决奈达隆与雷诺嗪联用可增加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和复极后不应期,对乙酰胆碱介导的持续性房颤有效。

        我国多年临床证实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稳心颗粒经离体灌注右房和心室标本实验证实:稳心颗粒可引起较明显的心房动作电位缩短;由于导致复极后不应期,可选择性延长有效不应期;能与钠通道快速解离,显著降低心房肌Vmax;增加心房最短S1-S1 1:1激动,进而选择性终止和预防乙酰胆碱所致房颤,优于雷诺嗪、长期使用胺碘酮或联合应用雷诺嗪与决奈达隆。

        3. 阻滞Ito通道  有效抑制遗传性心律失常Brugada 综合征

         Ito通道阻滞剂可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稳心颗粒有类似丹参化学成分紫草酸二甲酯作用,可阻滞Ito通道,有效抑制遗传性心律失常Brugada 综合征。该研究发表在今年7月的《Heart Rhythm》。

        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是心肌细胞复极化的重要电流,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重大。在啮齿类动物,由于Ito在心外膜、中层和心内膜分布不同,造成心肌组织电生理特性存在明显异质性。当某种病因改变了Ito的心肌异质性分布,即可引发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诱发心律失常。

       郭教授重点介绍了目前调控该电流的Ito通道的研究进展。Ito通道具有如下特性:引起细胞膜复极,形成快速1相复极,参与2相平台期的持续时间和振幅;影响电压倚赖钙通道激活;调节心脏兴奋-收缩偶联。研究提示,Ito存在明确的分布及性别差异。再有,人们逐渐发现Ito相关疾病中,Brugada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和缺血性J波与心肌Ito增强相关,而心衰、房颤、心肌肥厚和糖尿病可导致心肌Ito减弱而易发心律失常。因此,研发Ito通道阻滞剂对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某个离子通道或作用于心脏细胞某个部位。目前,具有Ito通道阻滞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奎宁丁、异丙肾上腺素、西洛他唑和紫草酸二酯酶(丹参化学成分之一)。

       郭教授总结表示,Brugada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和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Ito通道阻滞剂可缩小局部Ito分布差异,减少动作电位1相复极离散度,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目前尚无高特异性Ito通道阻滞剂,现证实丹参化学成分之一紫草酸二酯酶具有Ito通道阻滞作用,为中成药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期待在离子通道阻滞方面已获多方肯定的稳心颗粒能再结硕果。

   

        稳心颗粒循证研究亮点突出

        华伟教授详细讲解了稳心颗粒临床循证试验方案及结果。

        在我国中药领域中,稳心颗粒是第一个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系统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大品牌中药产品。稳心颗粒临床试验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指出:稳心颗粒的循证临床试验是依据循证医学原则,开展的符合ICH-GCP要求的稳心颗粒IV期临床试验,评价2400例受试者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室性早博、房性早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实验形成了稳心颗粒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方案,探索了上市后中药临床研究科学的评价方法及管理体系。这次本试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稳心颗粒能明显减少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发生,有效率分别为83.60%和83.0%,并且明显改善患者心悸、胸闷、失眠、乏力等自觉症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这对于临床使用该药物稳心颗粒治疗和预防早搏增加了充分非常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华伟教授透露说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已经列为国家十二五项目,并在本次大会上对这个该项目进行了展望概况介绍及预期设计。

        最后,几位大会主席总结发言指出,近200年来,抗心律失常领域一直受西药垄断,但是临床医生可选择的抗心律失常的西药并不是很多,其中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效果较理想,但副作用不容忽视,而美西律和普罗帕酮疗效相对较差,且普罗酮不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稳心颗粒是一个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方,是中国第一个调节多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专利中成药,多项研究揭示了稳心颗粒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作用机理,为指导抗心律失常中药的科学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几项国际研究证据,充分说明了稳心颗粒的机制是明确的,而且为中药研究登上国际学术研究舞台做出了非常好的典范。循证试验再次以现代公认的最严格的严格方法验证了稳心颗粒在心律失常,尤其是早搏方面的防治优势。有理由继续期待稳心颗粒新的研究成果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