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联系我们
脑心聚焦
改良诊疗方式,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
发布于:2009-06-25 浏览次数:1151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研究人员称,大脑表层的血管破裂如果得到良好的诊断和治疗,就会很少出现死亡。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发达国家的发生率是8/100,000人·年。5%-10%的卒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其中30%的患者发病24小时内死亡。此外,在存活者中,25%以上的人存在偏瘫。

 “尽管1973年到2002年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增长了,但病死率仍下降了17%”,荷兰Utrecht医学中心的Dennis Nieuwkamp说,“这种下降与改良管理措施的采用同步发生”。

Nieuwkamp补充,将来,随着更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的产生,死亡率还会下降更多。

他说:“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的下降很可能受到两方面的限制,患者在入院前死亡和入住神经科水平较差的医院。为了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死亡,应通过预防措施进一步减少其发病率。”

蛛网膜下腔出血关注的焦点不仅包括死亡率,也应包括致残率。他解释说:“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说,这都很重要。因为如果患者早年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导致残疾的话,患者在以后的时间内将丧失劳动能力并需要长期消耗医疗护理资源。”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近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主要是CTMRI在诊断蛛网抚摸下腔出血方面和卒中单元的效率。此外,新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那些入住医院医疗条件好、适合新治疗方式的患者的预后。

该文章发表于200964日在线版的《The Lancet Neurology.》。

在这项分析中,Nieuwkamp等人对33项研究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在1973-2002年共入选患者8739人。

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从52岁增长到62岁,但死亡率从51%下降到35%Nieuwkamp的研究小组指出,日本的死亡率是11.8%,低于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种差异可能与日本患者及早入院和治疗相关。

美国麻萨诸塞州立大学的卒中服务主任Majaz Moonis指出,虽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下降轻微,但确实是在下降。他说,原因是非侵入性影像技术的进步使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够及早得到鉴别诊断,以及预防性治疗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