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及技术要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黄 晶 吴 奇
摘要: 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是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较高,是介入心脏病学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成熟,特别是药物支架的引入,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已逐步开展,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将简述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现状及治疗要领。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介入治疗 1、 背景:
冠脉左主干提供心脏2/3的血液供给,如发生粥样硬化病变临床预后极差,是临床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源型休克及猝死的重要原因,三年死亡率可达50%,被称为“寡妇制造者”。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其能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率而一直是其首选的治疗手段[1]。但CABG术也受到创伤较大、对病人一般情况要求较高等限制。早年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曾用于左主干病变的治疗,但结果令人沮丧;随着冠脉内支架的问世,尤其是近几年操作技术以及器械的改进,支架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的近、远期疗效已明显改观 [2]-[3],临床效果逐渐接近CABG水平,最近的一些研究[12]-[13]甚至表明介入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性价比。其中正确的病例选择,娴熟的操作技巧以及术后的正确处理等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2、冠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2.1 与金属裸支架(BMS)的临床疗效比较
以Cypher为代表的SES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如RAVEl,SIRIUS,E—SIRIUS和C—SIRIUS[5-9] ,证明与BMS相比SES可明显降低LMCAD患者术后再狭窄率及靶血管重建率(target—vessel revaseulariz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