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联系我们
脑心聚焦
对心肺复苏后大脑微循环血流的影响 血管加压素优于肾上腺素
发布于:2008-01-31 浏览次数:949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美国加州学者Ristagno等在对家猪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应用肾上腺素会显著降低心肺复苏(CPR)后大脑皮质的微循环血流量,并导致更严重的脑缺血。

    本实验的研究者对体重在(40±2)kg的家猪进行随机分组的前瞻性研究。将血流速度分4级,0级为无血流,3级为正常血流。同时采用微型光学传感器测定脑皮质组织中二氧化碳和氧分压(PbCO2和PbO2)。于右心室心内膜处予交流电刺激,制作室颤模型,室颤后3分钟不予处理。接着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肾上腺素(30 μg/kg)和血管加压素(0.4 U/kg)在复苏开始时的第一分钟内匀速静脉泵入。4分钟后动物的室颤得到控制,自主循环重建。

     实验中每头猪均成功复苏。在4分钟 CPR后,血管加压素组和肾上腺素组的平均动脉压和脑血流量均有显著增加,两组没有显著差异。但自主循环恢复后,血管加压素组的脑微循环血流量及PbO2均较肾上腺素组高,而PbCO2较低,差异持续达8分钟。同时他们还观察到血管加压素组与肾上腺素组比较,前者复苏后的脑皮质微循环灌注明显增多(图1)。

     因此,研究者认为,在复苏时应用血管加压素比肾上腺素更利于大脑皮质的微循环血流恢复。